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己亥消寒




消寒詩,是寫詩為大眾來年祈福。以九劃字作對聯,再以聯中各字為韻,寫消寒景物。

依約早前邀月天使詩友留言,以十八種異體詩格式試寫。更是對於今年香港因逃犯修例而起的歪歪斜斜風波境況,正好情景配合!


自題聯句:
洌風孩挑柳,逆姿垂軌
幽客律奏泉,迷界亮星


《洌之寒》錦鯉翻波格*
極際忘情冰解洌,無由驟降南荒雪。
紅塵百越九重天,寸地今縈殘碎屑。
久繫四方多孰知,驀然三尺何撕裂。
江川合璧兮嗒焉,怎復平和千萬迭?

*錦鯉翻波:這種情況是就律詩的平仄而言。此為拗救手法,五、七言律句各有一種常用的變格句型。
五言律句仄仄腳:(平)平平仄仄,可變格為:平平仄平仄。變格後,仄仄腳變成了平仄腳。
七言律句仄仄腳:(仄)仄(平)平平仄仄,可變格為:(仄)仄平平仄平仄。
此變格句型唐代出現,宋代已作為正格廣泛使用,"使通篇嚴整而有變化,如錦鯉翻波",由此而得名。
律詩多用在尾聯出句,這是為了盡量避開中間的對句,畢竟對句裡出現拗救不是很自然的,所以出現在第七句為最多;絕句則用於第三句。
運用此變格時,須注意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應用平聲,例外情況很少見!
奇數句用

《風之寒》粘對格*
青黃柳暗播邪風,白鬼群陰鬧不同。
惡作翻騰沉敗葉,愁添妄動往飄蓬。
容顏未得存光彩,墨跡斜傾湊蠛蠓。
冷調驪歌將息處,餘殘片片逐哀鴻。
*粘對:律詩的平仄有的規則。對,就是平對仄,仄對平。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在對句中,平仄是對立的。五律的"對",只有兩副對聯的形式。即是依照最基本的格式,135不論也不可!

《孩之寒》流水格*
孜孜格物導兒孩,桃李芊綿天下栽。
許作青藜朝夕裏,莫隨煙絮一冬堆。
棟樑環立憑家國,根葉凋殘也草灰。
但寄春風東岸上,扶苗歸正樹將來。
*流水對:屬近體詩中的一種,是指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相對,而是上下相承,兩句不能互相脫離,更不能顛倒,在語言結構上有一定的前後秩序。

《挑之寒》蜂腰格*
迷煙亂起敗中挑,暗箭穿城萬絮飄。
烏合成群蒙正義,野蠻粗俗便生驕。
虛傳巧取仇濡染,故作歪纏鬼暢銷。
詭逸寒呼橫里巷,二更聲斷去夭夭。

*蜂腰體:是一種詩律格式,律詩一般除開首尾兩聯不做要求,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但是蜂腰體對頷聯不要求對仗,但要求頷聯和頸聯是描述一件事情,敘事流水不斷。

《柳之寒》藏春格*
水岸連綿長折柳,百般緣事離情久。
不知根本自東流,葉絮迷茫爭左右。
落入西潮狂浪聲,飄浮小渚污泥垢。
垂條禿影弱難前,殘歲盼春晴問後。
*據:嚴羽“蒼浪詩話”,頸聯與尾聯相對,乃藏春格。首聯與頷聯工對,乃偷春格。

《逆之寒》當句對格*
交匯激流旋順逆,征帆歸棹橫千百。
愁雲幽韻故情中,寸縷毫絲碧瓦隔。
眉月每望喜亦顰,霜英乍落悠更惜。
奔騰東浪奈原何,不絕春秋駒過隙。

*當句對:也稱句中對,對仗的一種,一句之中某些語詞自成對偶。語出:宋 洪邁 《容齋續筆·詩文當句對》:“ 唐人詩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

《姿之寒》獨木橋格*
天澤暗香南嶺姿,何而慕雪列冰姿?
林風清逸青松韻,江水不凝蒲柳姿。
斷曲委灰層敗節,傳聞作梗嘆多姿。
自強尤重其真宰,仗勢皮裘愧媚姿。
*獨木橋體:使用同一個字作為全篇或一半以上韻腳的詞,叫做“獨木橋體”,又叫獨韻詩、一字韻詩、福唐體。每句韻腳用同一個字。實際就是複字詩的複字在末尾的,因此也可叫同尾詩。

《垂之寒》葫蘆格*(四支韻古通五微韻)
燕羽含泥烏巷垂,西斜夕影貌神離。
悲君百問涼呼應,隔岸高歌碎託詞。
義勇虛形凶且妄,堂皇歪理是何非。
歸潮石出如清了,一覺蕭然四野飛。
*葫蘆格:亦稱“葫蘆韻”。葫蘆韻者,先大後小。如“東”、“冬”通押,先二韻“東”,後二韻“冬”,小韻在前,大韻在後,有似葫蘆。

《軌之寒》轆轤格*(紙韻古通賄韻)
江城轉地鐵循軌,滿載曾經情不已。
默送環迴每日程,潛行絡繹千金市。
何方凶煞滯遊龍,過客橫眸悲傀儡。
論盡八風吹往來,冷然殊遇無相詒。
 
*轆轤格:亦稱“轆轤韻”。轆轤韻者,雙出雙入。即律詩第二、第四句用甲韻,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先二韻用“七虞”,後二韻用“六魚”等,此起彼落,有似轆轤。

《幽之寒》連環格*
流離霧色景深幽,幽浪凌空逆水舟。
舟自茫然迷彼岸,岸沉昏濁若浮鷗。
鷗飛危壁煙雲卷,卷展東風陌路悠。
悠遠江灣迎旭旭,旭春開闊奏清流。
*連環格:還有一種比較特殊也不太常見的頂針格式,叫連環格(全聯相鄰的分句全都頂針,且聯首與聯腳也頂針)。

《客之寒》飛雁入群格*(陌韻古通月韻)
步伐揚塵叢俗客,菊香迎路歌風骨。
美人秋水着何忙,蠻地楚歌乎錯發。
不智不如安本心,成仁成就高陵闕。
曲腸爭得晚冬情,回首鏡中誰白髮?
*飛雁入群格:《詩學纂聞》雲:唐律第一句多用通韻字,蓋此韻原不在四韻之數,謂之‘孤雁入群’。然不可通者,亦不可用也。
《四溟詩話》雲: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寧用仄字,勿用平字,若子美'先帝貴妃俱寂寞,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
《說詩晬話》雲:起句可不用韻,故宋人有用別韻者,然必於通韻中,方可藉入,若庚青韻詩,起句入真文寒刪韻;先韻詩,起句入覃、鹽、咸韻,則雜然不可為訓。
所謂飛雁入群格,或稱孤鶴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韻,為不在同一韻部之內而古韻能通之韻。

《律之寒》飛雁出群格*(質韻古通職韻)
悠揚大樂諧音律,天地從容生曠逸。
暗數濫竽群漸空,孤腔寒調聲何實?
源流自古采風長,經傳至今餘韻秩。
最是民情活意豐,破冬秋穡弦無極。

*飛雁出群格:所謂飛雁出群格,或稱孤鶴出群格。指末句所押之韻,為不在同一韻部之內而古韻能通之韻。

《奏之寒》散行格*
千秋史籍明論奏,人傑地靈天道透。
故步蒼林進退窮,應如海納寬腸候。
更新開落景空愁,物象青紅思慮究。
水濁流清盡若斯,霜熏雪潤河山秀。
*散行格(全不對體格):方回《瀛奎律髓匯評》許印芳雲:前半不用對偶,乃五律中散行格。又有通首不對者,孟襄陽、李青蓮集中皆有之,李集尤多,五律格調之最高者也。

《泉之寒》進退格*(先韻古通鹽韻)
洞天鐘石顧清泉,漪渙依微一笑拈。
無況佇凝空未得,浮塵開悟意盤旋。
窮通水滴津津道,分聚瓊花隱隱潛。
些許碧苔蒼氣色,方圓靜處醞澄鮮。
*進退格:亦稱“進退韻”。進退格是兩韻間叶,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韻,第四、第八則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一進一退,相間押韻。

《迷之寒》雙字頂針格*
霾霧深川待解迷,解迷林野寄靈犀。
靈犀只問清流水,流水若愁難靜澌。
靜澌斷崖塵冷漫,冷漫邪氣意傾低。
傾低橋曲紛前路,前路否知何去兮?

*頂針:
1。頂真續麻的省稱。修辭方式,用前面結尾的詞語或句子做下文的起頭,順序而下,一般由三項或更多項組成。如“門外有條街,街內有個巷,巷內有個廟”。也作頂真。
2。頂針又稱頂真、聯珠或蟬聯,指用前一句結尾之字(或結尾之詞)作為後一句開頭之字(詞),使相鄰分句蟬聯。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也很能體現漢字的特色。

《界之寒》折腰格*
神往大同玄世界,平和厚地清風邁。
人間那得意天真,劣根無斷情敗壞。
不息含靈悟素心,悠然傲雪傳佳話。
許如莊夢每回論,虛渡寸陰時莫怪。
*折腰體:魏慶之《詩人玉屑》曰:“折腰體,謂中失粘而意不斷。”所謂“中失粘”者,指第二句與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斷”者,則指兩句之間聯繫緊密,意脈不斷。

《亮之寒》順風格*
燈如玉串原何亮?凜冽橫來吹抝抗。
縈香有客詠爭妍,倍價浮雲樓逸浪。
曾經百折煮杯中,但寄三巡安枕上。
陰晴旭日不知兮,時復鱗光星夜曠。
*順風體:各聯重複使用首聯相同平仄句型,有如順風吹過一般,故稱順風體。

《星之寒》牽伴寫*
雅俏逍逍逸晚星,醒狂玉雪露何渟?
水清閒澗尋詩語,吾避迷林怙沼萍。
蒼嶺吟哦吹或淺,湫桑反覆徑輕靈。
霽雲參會量晴照,知否杯深渡廣庭。
*自創的「牽伴寫」:詩中每字必須包含前一字的部份作延續。

古韻通用資料搜自「詩韻集成」余照春亭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