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2022年3月詩作


《思玄》
次韻駱賓王《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其一
好功盲目事,招隱又今春。
計短謀封步,愁同迫入秦。
仁風何可救,在野自清新。
草露凝思處,閒閒百萬人。
 
其二
鳥鳴春木漸,花逸草青園。
促駕尖高調,籌謀奈觸藩。
聲沙喧物象,月靜伴椿萱。
送別嗚呼去,餘風美不言。
 
其三
日日徒勞算,何其步在徊。
因由原格外,迎接也將來。
寸土空人眾,圓方一地雷。
箇中真破解,得以着興壞。
 
其四
隔離今問日,續命復推遲。
雲散寬無處,煙消自有時。
盤餐平淡味,靜景不新詞。
活在閒當下,揚揚樗櫟思。

《春晚》
次韻唐.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其一
莫道春春隔,關關有日通。
啼鵑忙檢疫,測劑更成叢。
換得餘閒笑,經銷吹陣風。
幾番長䄂舞,已在不言中。
 
其二
孤月照相鄰,緣逢隔世春。
追蹤空走馬,隱處絕垂綸。
警示徒傳示,音頻復視頻。
周知何重要,不必寄人人。

《神遊安寧流杯池》
次韻唐.上官婉兒《遊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春雲霧,探世情。閒在等,靜寰瀛。
 
乎何物,塵鏡台。揮不去,毒奇瑰。
 
悠揚鳥語,少了人聲。
如痴情愫,如此疫情。
 
空前漫漫,浮游滿枝。
無無色相,有否神知。
 
無曾水靜,浪上璘彬。
時分過渡,茫茫比鄰。
 
不知新舊,何由杳濛。
平常測試,密密叢叢。
 
葡萄香麴,同醉一壺。
東經北緯,如是閒都。
 
安危殊轉折,靜逸少浮榮。
鬼作高塵路,神來好世情。
風中空白意,月下四三楹。
不動當前步,雲關未有聲。
 
闌珊關入夢,明媚景春初。
拭拂輕塵又,仙居籲隱居。
 
方地天圓樂,同雲舞卷舒。
神經歌哈哈,坐臥奏玄虛。
 
靜步賺平和,閒亭織綠蘿。
還來游小鴨,如是撥清波。
水載雲煙影,杯留醉者歌。
花香春往往,陸續轉吹過。
 
知音今寄影,知得滿枝歸。
知客無無坐,知花點點飛。
知時空病世,知雨掛簑衣。
知否多情者,知風浪日輝。
 
飄飄富貴雲,片片白羊羣。
變異新冠毒,消清俗世氛。
空空尤得意,絮絮不成文。
佇看人煙處,時而雨色燻。
 
江天生翠野,夕夕雨成蹊。
草露何虛問,塵心忒入迷。
緣由分取捨,結果自高低。
且在圓方際,危涯火鳯棲。
 
神話傳神氣,人情寄劇情。
無知朝夕外,路冷逐車聲。
 
浮休生滅相,斷絕否無期?
殊覺平凡事,非常變幻時。
 
夜雨雕春意,江樓霧忘形。
朝花縈濕氣,餘露細丁泠。
 
怡情靜降臨,常日久清心。
試弄新弦動,乎而老了琴。
 
白日持清白,山神穩碧山。
鳥飛花自在,抱拙慢高攀。
 
空穴來風急,迴欄搜物情。
沙痕枯筆意,杯酒問滄瀛。
 
上班來好事,作活任晨昏。
留守家居務,天倫爺子孫。
 
逐日開紅紫,春來一路詩。
莫愁橋靜立,馥郁守花期。
 
咫尺相迎過,無名隔面巾。
但知同禍福,一一及人人。
 
花光映入蜃樓多,碧蔭涼吹白白過。
古坐聖神今坐佛,天浮海市浪江河。
 
閒夢偷安少筆花,茫茫不覺指間沙。
寒窗坐井書無用,那及迢遙太白家。
 
閒遊古調女兒心,爽朗情懷異路尋。
華夏千年稀有景,叢山不易撥雲岑。

《度活》
次韻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其一
一笑春風日,守關人在家。
庭中空煮酒,路上自開花。
冷露成香露,朝霞又晚霞。
飄吹多細意,坐着數恆沙。
 
其二
清零何可以,向望那神京?
度度無超度,生生尚轉生?
不消雲霧雨,但禁老中青?
兩口之官字,賦閒閒說明。

-
多多少少
多多,貪嗔痴的概念
少少,當然的知足常樂
多少少,追逐去向
少少多,哈,很好
-
討論一下香港全民檢測之後。
香港如果真的清零,本身病毒源頭是由境外傳入,怎樣杜絕繼續外地傳入的可能性?世界各地的抗疫方法都不同,那些自我免疫力的國道,香港政府打算怎樣招呼呢?
香港如果感染人數太多,那強制禁足的支援會如何進行?受影響而中斷的大量工作人力會面臨怎樣的安排?
香港在這個全民檢測之後,疫情還是難以控制,那又如何是好?
-
制裁,無動於衷
戰火依然
那處灰天暗地
那些無奈逃生
那種惡勢力
那樣橫行天下
那可實實在在拯救無辜?
。。。不要武力支援
不要犧牲更多無辜
-
由忙忙碌碌到無無聊聊。花,依然依樣。雲,平靜平凡。人,可不可以如此自然而然!?
-
高高低低
橫橫直直
不同是同樣存在
框框條條
裏裏外外
有意無意的聚集
東東西西
虛虛實實
故事,就在之間
-
傻乎乎的童年,迷迷惘的少年,尋尋覓的青年,務實實的壯年。前陣子再度尋覓之中,近來就是迷惘。。。要回到傻乎乎啦!?🤔
-
豁然什麼世道
自然還在茂密
天然的萬變不變
超然可會脫俗
恍然大悟沒
黯然便是失色
坦然當然自若
雖然渾然種種
不盡然幾多
默然不是安然
依然因循所以
果然是自食的
-
文化侵略,簡單解說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它國或別的民族以文化和思想作浸入。如何進行侵略?主要是展示自家的美好,箇中令他人產生不期然的嚮往,學習。看看一些例子:
「崇洋」,正正是西方文化的勝利。直至現在,他們仍然是大贏家。
反觀滿清入關,他們欲追崇中原文化,從中學習,從而漢化。除了留髮不留頭,衣衫款式等權力轉移的象徵之外,漢人還是保留原有的生活模式,不需要學習滿清文,不曾引入滿清習俗;與元朝蒙古人大肆破壞唐宋文化的行為有天淵之別。表面上滿清是勝於武力,卻不由自主地被中原文化征服了。
再看日本文化,他們由戰敗後便開始發展科技生產和文明教育。最初的家電輸出,繼而是勵志的電視劇,卡通片。到今日的日本時裝,化妝品等,都居於世界主流文化之中。這些不但賺取外匯,更成功將日本人有秩序,好禮儀的印象一并向世界傾銷。就我們近代兩岸的政治文化所得,中國人駡中國人就是比駡日本人狠。。。甚至不認是中國人,日本是第二故鄉啊;云云!
這樣不用一兵一卒的利害,無形的征戰,有否當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